2012年11月3日 星期六
好文章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appledaily/article/headline/20121103/34617357
蘋果日報
告訴我 什麼叫勇敢 (陳文茜)
2012年11月03日 更多專欄文章
電影《亞果出任務》(Argo)描述1979年11月美國中情局拯救伊朗人質事件驚心動魄的細節;電影末了美國前總統卡特淡定聲音響起:美國政府默默帶回了人質,並信守了國際承諾。
平靜的聲音,沒有委屈、沒有亢奮、沒有終於說出真實情節的感嘆;無喜、無怒、無樂、也無個人之哀。了解美國歷史的人皆知,卡特因人質事件落選下台,很長一段時間他被稱為「美國史上最軟弱的總統」。但為了國際誠信他保守秘密,默默承受責難,然後失去世界上最有權力的職位:美國總統。
讓我們短暫回顧一下卡特的歷史。他出生喬治亞農家,綽號「花生總統」。1976年因水門事件,輕易當選美國總統。他是一名和平信仰者,曾力促以色列與埃及,簽訂大衛營協定。1979年伊朗國王巴勒維被推翻,卡特最終基於人道,決定讓巴勒維到美國就醫治療。在此之前巴勒維逃亡之路,自1979年1月16日離開伊朗,從埃及、摩洛哥、巴哈馬流亡至巴拿馬。他最後的目的地一直是美國,但卡特擔心伊朗採取反美報復,初期選擇拒絕。
但到了10月巴勒維罹患癌症,美國政壇及企業界巴勒維的朋友開始為他遊說,包括季辛吉與大通銀行總裁洛克斐勒,多人以人道勸說卡特,最終卡特批准巴勒維入境;然而正如卡特原先的顧慮,兩個星期後,伊朗憤怒的野火闖入美國大使館,革命軍挾持使館中66名人質。
因人質事件遭誤解
人們一直以為,卡特任內始終沒有能力救出一名人質,這證明他難以勝任美國總統職務。加上伊朗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,加油站大排長龍。懦弱印象明顯地顯現於卡特溫文的聲音與他始終皺著眉的臉部表情,他的外貌與事件的表面坐實了一切指控。1980年底大選他無情地被拋棄,如一只沒有人要的足球,扔在曾經馳騁的球場。
老天捉弄人,卡特才剛交出政權,人質即獲釋;他以各種方法斡旋了四百多天,等結果出現時,他已離開白宮。卸任後,卡特共寫了五本書。其中一本《保持信念》等於是他總統生涯的回憶錄;《亞伯拉罕的血》描述中東的歷史情結;《談判:取代敵意》撰述他的和平理念。不寫書、不教書時刻,他打獵、釣魚、伐木,每年花幾個星期以平民身分為低收入戶蓋房屋做很「特殊」的慈善工作。
而五本書裡,他不曾為自己伊朗事件辯護,他始終未曾說出亞果的秘密,美國在他任內曾成功救出6名人質,那不只是加拿大政府的功勞。為了信守國際承諾,他寧可背著懦夫之名。當美國媒體指責「加拿大做得到,美國為什麼救不出人質」時,卡特始終不語。
直至1997年柯林頓解密Argo秘密檔案,人們才明瞭卡特同時必須考量美國仍有66名人質握在伊朗革命軍手裡,美國總統唯一的責任就是救出所有的人;而不是為了大選,吹噓自己的功勞,然後任由其他人質被殺害。
卡特傳記的作者布魯斯?馬茲利許曾如此結語跌入深淵的卡特:「我相信歷史會比當代人,為卡特寫下更好的紀錄。」
那一代的和平主義者,以色列總理比金後來被猶太激進份子槍殺,埃及總統沙達特閱兵時遭狂熱回教基本教義派士兵槍擊身亡。歷史一再證明主張和平,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氣;而主戰,得到狂熱的掌聲,利用人類的愚蠢叫囂表演勇敢,或許那才是最廉價也最殘忍的懦夫行為。告訴我,什麼叫勇敢?
我的陳文茜
作者為電視節目主持人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